茶味手记

伪常识揭秘:开水泡茶的真相和最佳水温选择

发表时间: 2025-03-12 08:30

伪常识揭秘:开水泡茶的真相和最佳水温选择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以前有段时间,社会上突然兴起了喝柠檬水美白的热潮,还衍生出一系列与之配套的专用杯子。

可惜好景不长,坊间有传言出现,称柠檬是光敏食物,容易吸收光线,白天喝柠檬水更容易变黑。

对平时就已经防晒措施准备齐全的女性来说,在这方面更是不能有丝毫懈怠。

一时间,柠檬水仿佛成了洪水猛兽,大家纷纷避之不及。

于是,来得也快、去得也快的美白风波,就这样渐渐被人遗忘。

虽然后来已经证实,这条传言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所谓对光源敏感的物质,在柠檬中的含量极其稀少,泡水之后更是被稀释了数倍。

如果不是一天吃上一大卡车柠檬,完全不用担心会因此变黑。

抛开剂量谈效⁠果,也不过是在纸上谈兵。

在茶圈里,同样有着类似说法误导着广大茶友,让大家的认知一次又一次地被颠覆。

某些专家言之凿凿,认为开水会把茶叶烫坏,导致营养物质流失惨重,主张用七八十度的水温泡茶。

开水泡茶,到底是不是“伪常识”?

对此,就用事实来说话。

《2》

开水泡茶破坏维生素,有没有道理?

泡茶,自然没有用鲜叶直接冲泡的道理,随意举两个例子,绿茶采摘后要杀青,白茶出厂前要烘干。

市面上常见的茶叶,在真正推向市场之前,必然要经过高温的考验。

泡茶时使用的开水温度,和加工过程中接触的高温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即便茶叶中有对高温敏感的物质,也早已转化为更稳定的​成分,或彻底消失。

因此,大家完全不
必担心沸水冲泡,会对茶叶中的营养物质,造成大量损耗。

至于外界频繁提及的维生素C成分,虽然在茶叶中确实存在,但含量并不高。

以绿茶为例,每100克中大约含有20毫克,再⁤平均到每泡茶汤里,更是微乎其微。

这时再来探讨高温是否会对其造成损耗,似乎也没多大意义。

况且,喝茶最重要的是享受自然本味,从来没听说过谁是靠喝茶来满足日常营养需求。

如果哪天听到某某茶掌柜宣传,有茶友通过喝茶治病,建议直接绕道而行。

好茶中确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作用终究有限,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保健的作用。

把茶叶捧上神坛,刻意夸大功效,不仅误导消费者,也违背了喝茶的初衷。

想要补充维生素,比起把希望寄托在茶叶上,一天喝四五回甚至更多,还不如平时多注重健康饮食。

至于喝茶,还是更‪适合成为一项放‏松愉悦的兴趣爱好。

《3》

沸水泡出酸涩感,是茶叶内质不足。

遇到过一些特别有主见的茶友,比起道听途说的传言,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所见所感。

用温水泡茶,在茶汤里没有品出明显的异常,换做沸水冲泡,反而酸涩感十足。

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沸水泡茶会把茶叶烫坏,导致口感变差。

寻找原因的过程中,怀疑过水温⁠,却没怀疑过茶叶品质的问题,虽然有对比参照,但得出的还是错误答案。

就像做饭一样,炒好一盘青菜,大火快炒最能保持原有的翠绿色泽和丰富营养。

很多人接受不了苦味,因此不喜欢吃炒苦瓜,难道就要把责任推到热锅传递的高温上吗?

高温在这里,不过是帮助食物更好地还原自然的味道罢了,本身并无对错。

自然条件差、粗制滥造的劣质茶,茶叶吸收的养分不足,能保留下来的物质含量更是有限。

茶氨酸相对较少,导致鲜爽感的表现不足,相对地,咖啡碱、茶多酚等刺激物质的占比更高。

用七八十度的温水泡茶,抑制了内质的释放,即便茶叶品质一般,也能品出一丝甜柔感。

在沸水面前,所有物质都加快了释放速度,天生形成的苦味、酸味、涩味等体验也无处躲藏,以至于形成了强大反差。

这样看来,用温水泡茶不是更好吗?至少不慎踩坑的时候,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不至于完全浪费茶叶。

然而,习惯了用温水泡茶,很多人就不会再刻意区分,水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了。

于是,内质丰厚的好茶也被泡得口感温吞、香气不足,显然不是一件公平合理的事。

《4》

水温够高,激发出深层的香气滋味。

白茶的芽头和叶片背部,覆盖着一层浓密细腻的白毫,相当于一层天然的防护屏障。

尤其是白毫银针,如果不用沸水泡茶,很难让表面的白毫快速掉落。

以至于注水结束后,盖碗内的茶叶,大部分都保持着干燥状态,像是漂浮的岛屿。

干茶没有被完全打湿,又怎能准确体现出鲜香醇爽的风味特性呢?

只有部分内质能够释放,这样的行为也属于是无效泡茶,是对优质茶资源的极大⁨浪费。

从另一层面来解释,茶叶的芳香物质需要不同的激发沸点,从高向低层次逐步释放。

以沸水泡茶,能更好地激发高沸点的茶香,展现出完整的茶香类型,香气持久而馥郁。

同理,内质丰富的优质茶叶,在沸水的作用下,能浸出更充足的茶味,口感更细腻顺滑。

香气、滋味和口感兼备,品茶体验才称得上是丰富全面,沸水面前最能见真章。

可在某些人看来,劣质茶的缺陷被暴露无遗,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总得想个办法扬长避短。

在网上诋毁,就是成本最低的做法,放大原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缺点,引导一场茶圈的“网暴狂欢”。

只要所有的茶喝起来都
是一样的滋味淡薄,品质究竟是好是坏,就无人再深入探究了。

眼观不同观点的茶友争论不休,而他们躲在暗处,坐收渔翁之利,享受着由他人争吵带来的“和平”。

这招实在是妙,可放眼未来,完全不利于茶圈的良性发展,不如早日还大家一个真相。

《5》

温水泡茶,能掩饰劣质茶的不足,也能遮盖优质茶的长处。

为了照顾少数群体,让大多数好茶得不到公正评判,真的值得吗?

这样发展下去,茶叶优与劣的界限也渐渐模糊,茶圈的未来也乱了套。

拦不住劣质茶的自我沉沦,但也别拉着大家一同下水,让沸水和无辜的茶友,成为替罪的羔羊。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