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手记

茶圈茶具禁忌大揭秘:你真的懂茶吗?

发表时间: 2025-03-13 15:01

茶圈茶具禁忌大揭秘:你真的懂茶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社会上有句话常说,无知者无畏。

在某视频底下看到一条热门评论,大家一言一语,讨论得极为热烈。

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说:“喝茶不就是树⁣叶子泡水喝,为什么还能延伸出这么多的讲究?”

或许外行人看来,所有的茶都一个味道,只是浓与淡的区别。

清新、醇厚、淡雅……茶叶展现出的不同特性,完全不在他们的了解范围内。

底下也有茶友持保留观点,认为喝茶不必有太多拘束,怎么简单怎么来。

在不同的人眼里,茶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有的人把茶当作生活的调味品,或视为文化的传承,也有人只是想通过茶修身养性

对特定领域没有深入的了解,就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只说自己想说的话,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有时无知和无畏,反而会错过更多美好的体验。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喝茶喜好,他人无权干涉。

但总归要有一个恒立的真相,让大家在自由发挥的同时有所参考,不至于越喝越迷茫。

太过随心所欲,不仅错过了好茶本味,也在无意间造成了毁茶的行为。

绿茶、红茶和白茶,冲泡这些常见茶类,有哪些茶具绝对不搭?接下来就和大家仔细说一说。

《2》

绿茶不碰紫砂壶,玻璃杯是主流用法。

绿茶外形细嫩,且完全不发酵,保留了最本真的自然状态。

高温杀青的工序,使得内部的多酚氧化酶物质失去了活性,同时又锁住了绿茶的鲜爽与清新。

制为成品茶后,风味特性更偏向原始纯粹,并不需要太复杂的冲泡步骤。

在一些茶道视频里,茶艺师们点香、润茶、注水三起三落等手法固然优雅美观。

但对茶汤的增添效果,并没有落到实处,反而容易干扰到自然清鲜感的正常展现。

认识不少老茶客,许多年来一直习惯用紫砂壶泡茶

特别是在冲泡熟普这类容易出现杂味的茶,紫砂壶的双气孔结构能有效改善风味。

遵循着“一壶侍一茶”的做法,在品鉴绿茶时,他们也准备了一只专用的紫砂壶。

虽然避免了和其他茶类风味混淆,但吸香又吸味的特性依然存在,同样会影响到茶汤的正常表现。

从另一方面来说,观察茶叶身姿随着水流浮沉起舞,也是绿茶的一项品鉴重点。

显然,紫砂壶在还原风味和展现姿态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

对待绿茶,茶圈内的主流做法是用玻璃杯冲泡,众人只是在投茶和注水的先后顺序上各有说法。

但无论如何,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冲泡绿茶,步骤简单又清晰可鉴,能达到品茶目的,比起紫砂壶更合适不过了。

《3》

红茶切忌用粗陶,瓷质盖碗最还原。

喝茶喝得多了,对茶具的需求也会有所提升,美观度和实用性都不能少。

某位茶掌柜说,粗陶的茶具材质厚,透气的同时又能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

表面的微孔还能起到软化水质作用,让茶友听得很是心动。

再一听介绍,用粗陶壶泡红茶,茶叶不易被闷坏,还能让茶汤的滋味层次更加丰富。

恰好这位茶友平时就偏爱红茶,不加过多思考,就把店里那只造型别致的粗陶侧把壶带回了家。

满心欢喜地拿出家中的正山小种冲泡,迫不及待地出汤品尝,茶汤却没有预想中的甘醇绵柔。

问题究竟出在哪?其实粗陶和紫砂材质存在同样的问题,表面的微孔具有吸附性。

香气和滋味物质一经沸水释放,便迅速被削弱了大半,展现不出应有的细腻层次和丰富口感。

尤其是金骏眉这类品质出众的红茶,香气高雅、滋味清鲜,一经材质粗糙的茶具吸附,更是难以展现出本身价值。

红茶最推荐的冲泡器具,依旧是光滑细腻的瓷质盖碗。

控制好盖子和碗口的夹角大小,就能迅速利落地把茶汤倒出。

每一冲的内质释放得恰到好处,香气也不受影响,大量落入水中。

茶汤中花香、果香交织,滋味鲜美又活泛,还拥有桐木高山的空灵隽秀之美,让好茶的最佳风采得以完美呈现。

《4⁤》

白茶不用玻璃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工艺最为精简,但要深入探究,又能分出不少类别供大家参考。

依据不同白茶的特性,要用玻璃杯泡、用盖碗冲泡,或是用茶壶煮,皆能找到自己的心仪之选。

和绿茶相比,白茶的性质更⁧温和,且品类丰富,入门的门槛相对较低。

因而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茶友更习惯将白茶作为口粮茶。

工作忙碌时,想泡杯白茶解渴解闷,一年之内的春白茶便是最佳推荐。

由于内质还没经历长时间的转化,茶汤一入口就能感受到清新鲜爽的风味,适量的咖啡碱又能起到提神作用。

当然,用玻璃杯泡茶本质上还是属于闷泡,为了避免苦涩物质过度析出造成影响,投茶量宁少不宜多。

在手边没有克秤可以精准称重时,干茶能薄薄铺满杯⁧底一层,就已足够。

但说到底,最适合白茶的茶具,一直以来都是瓷质盖碗。

用玻璃杯以同样的方式泡老白茶,虽然也能展现出浓郁香气和醇厚汤感,但无法展现出滋味层次,总归有些浪费。

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推荐大家坐在茶桌前,一冲接着一冲品尝。

做到快出水和茶水分离,内质丰厚的高山好茶甚至能持续十三、四回之久。

静下心来小口细啜,更能精准展现每一冲的真实风味,也更能体现出高年份好茶的难得可贵之处。

《5》

茶叶分门别类,看似各有讲究,其实经验足够丰富就能发现,道理是相通的。

盖碗作为适用性最广的茶具,最根本的好处就在于,能体现出一款茶最真实的面貌。

喝茶其实无需准备太多,一只趁手的瓷质盖碗,同材质的品茗杯和玻璃公道杯,就能尝遍所有茶类。

真正细致的,是对待好茶的诚恳之心,不断学习和探索更多未知表现。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