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手记

从挣扎到新生:双性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发表时间: 2025-01-29 19:58

从挣扎到新生:双性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您能想象一个人身体里同时有着男女两种性征,会遭遇怎样的人生吗?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广东青年易惠民的故事。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宫坡村,有一间⁧破败的平房。‏2014年时,这房子那叫一个简陋,红砖裸露,青苔和污迹满满,窗户要么被木板封着,要么破洞漏风。屋里
昏暗潮湿,大白天都得开灯才能看清人脸,地上堆满纸壳᠎、塑料瓶这些废品,简易木板床都被占了一半。家里没自来水,得去别人家井里挑水;没灶台,只能在屋外烧柴火做饭;桌椅板凳都是捡来的木头钉的,生活必需品全靠好心人接济,冰箱、洗衣机基本没用,电视还一闪一闪的,也就头顶那老电扇能正常转。这就是易惠民从小生活的家。

易惠民出生于1993年8月,小时候和普通女孩没啥区别,眼睛大大的挺漂亮。可青春期一到,问题就来了。别的女孩盼着例假,她却没等来,反倒是声音变粗哑,喉结越来越明显,还长出了男性生殖器官。不过,她的胸部又明显发育了,这可把易惠民弄懵了,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算男还是算女,该怎么面对自己的身体。这一困惑,就是整夜整夜地失眠。

身体的异样已经够难了,可乡亲们的态度更是让她痛苦万分。宫坡村这地方信息闭塞,村民们大多没什么见识。在他们眼里,易惠民就是个“异类”。大人们毫不掩饰对她的排斥,一口一个“不男不女”,还不许自家孩子跟她玩。孩子们有样学样,对她充满恶意,当面叫她“怪物”,各种欺负她。有村民说,易惠民从小到大基本都是一个人,特别孤僻,没人跟她玩,除非
是拿她打赌或者当出气筒。会说话的孩子用脏话骂她,会走路的就拿沙子、石头丢她。

到了学校,情况更糟。辱骂、嘲讽、恶作剧成了家常便饭,连去个卫生间都困难重重。去女厕所,女同学尖叫着骂她变态;去男厕所,又会遭到恐吓和暴力。这种日子实在熬不下去,小学5年级毕业,易惠民就辍学了,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敢出门,变得越来越自卑自闭,连话都说不利索。

不过,幸运的是,宫坡村有像琴姐一家这样的好人。琴姐在深圳定居,虽然和易惠民没亲戚关系,但母爱使然,她一直想帮易惠民。琴姐的父亲易大爷,每次卖肉都会给易惠民多称点,还经常送生活用品。琴姐深知,要彻底改变易惠民的状况,得解决她的性别问题。2014年8月,在当地媒体帮助下,琴姐把易惠民接到深圳,联系了一家愿意免费治疗的整形医院。


经过检查和⁧
会诊,易惠民被确诊为“两性畸形”,属于假两性畸形中的“男性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她身高只有152厘米,体重34公斤,发育明显不良。来到深圳后,易惠民感受到了友善和平等,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她和琴姐的女儿一起玩,开始挑漂亮女装,还让琴姐给她买内衣和化妆品。当医生问她想变成男孩还是女孩时,她坚定地说要变成女孩,因为这样就能留长发、穿漂亮衣服了。

可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易惠民的父亲易亚本突然反对她做女孩,态度还特别强硬,甚至说“她做女孩我就打死她”。这让大家很意外,一开始都以为是重男轻女。但了解易惠民身世后,才知道背后另有隐情。

易亚本‪家境贫寒,年过四旬才和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女人搭伙过日子。女人后来不告而别,几年后抱着易惠民出现,没几天又走了。易亚本出于善良和对孩子的怜惜,决定把易惠民养大。为了照顾孩子,他放弃外出打工,靠种红薯和政府每月500元的低保金勉强维持生活。他还曾砸锅卖铁带易惠民去人民医院治病,可当时医疗水平有限,手术做不了。

如今,20年过去了,易亚本66岁,体弱多病还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清醒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易惠民。他知道现代社会女性面临的困难更多,所以希望易惠民变成男孩,这样孩子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但在听到易惠民想做女孩的恳切愿望后,他的态‪度逐渐软化。

2014年9月13日,易惠民接受了两性畸形矫正术,告别了21年的痛苦生活。她说以后会孝顺父亲,不辜负大家的帮助。

这一路走来,易惠民太不容易了。从被歧视、被欺负,到遇到好心人,再到面临父亲的反对,最后迎来新生。大家说说,易惠民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她又会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