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14 07:31
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接下来的重点不是猛牛怎么走,而是八个后备团里的另外七个会怎么走》
回答一个那天聊经济话题时,读者的问题,他的留言很尖锐,尖锐到我本想回复来着,结果.......
如果温和的表达,他实际上是想表达,站在长期的角度,即便是经济类话题下,长期看,也有比经济更重要的。
你说得对,我非常认同,站在长期的角度下,哪怕是经济视角下,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以前某本电视剧里面有个段子,黄药师,一灯法师,周伯通,杨过围在独孤求败的墓前。
黄药师感慨说,他真牛,独孤求败,平生求一败而不可得,令人神往。
这时候周伯通就出来搞怪了,他拿着一只乌龟说,你看,它才是独孤求败。
那个独孤求败已经死了,它还能动,黄药师,一灯,周伯通,甚至杨过都死了,它还能动。
这个世界是你们的,是我们的,但终归是谁的?
谁年轻就是谁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日子最后过成什么样,是后人自己决定的。
在我的观念里,年轻人有没有想法,其实比任何事都重要。
你再拉风,再高光,年轻人如果都没有想法,那,对吧。
所以你看我大部分时候聊的都不是经济类话题,却每天聚集着这么多人。
按说这个现象是很奇怪的。
甭管我以前学过什么做过什么,起码从08年开始,我的主要精力实际上投放在国际市场上。
我们听一个医生聊医院里的那些事儿不稀奇。
就像我们听一个文科教授聊情感情绪也不稀奇。
如果我只是聊聊科技领域里发生的事儿,聊聊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下面聚集着很多人在听,这是很正常的。
十几年前我已经是业内专家了,我去参加各种行业会议,在上面吧吧的讲,下面也有很多人在听。
当然未必是我讲的好,也许他们只是出差,公司安排的会议,不想听也得听,想扔个臭鸡蛋上来,结果找不着。
但甭管怎么说 ,这种交流是很合理的。
你为什么肯花时间听医生絮叨?因为你生病了。
你为什么肯花时间听一个做金融的絮叨?因为你有仓位。
现在我们表现出来的这种现象,其实是无目的的。
我们有些读者家长里短也喜欢听我说话,子女教育也喜欢听我说话。
我问个问题,我是居委会大妈么?我有教师资格证么?
并没有呀。
我经常去的,我办过寺庙卡的一座非常著名的大庙,他们的大和尚跟我调侃说,你讲佛经,传播量是我们的十倍。
很搞笑对吧?听佛经都不去专业机构了。
所以我告诉你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无目的的。
我相信那些来听我讲市场分析,政策分析,交易策略,工作技巧的读者是有目的的。
因为这些领域里我本身就像医生给你讲解病例。
但是其他领域里,也有那么多人听,答案就一个,是我有意思,或者说,是你们觉得我这个人有意思。
医生有两种人,一种是生病了你记得找他,不生病你想不起来他的。
另一种是什么?是你不生病,你也喜欢找他玩。
因为你已经忘了他是个医生了。
我们很多读者,实际上早就忘了我是干嘛的,他们只是觉得我有意思。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分析。
如果通过留言统计,会看到很多读者不是这样理解。
他们会说,即便跳出我所在的专业领域,他们依然围在这里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有困惑,而我有智慧。
你看到了,双方的说法不一样。
为什么?
是我在谦虚么?
不,是我看到了问题的实质。
你为什么觉得你的生命中充满了困惑?
那是因为你没意思。
你为什么觉得我比你有智慧?
那是因为我有意思。
我打小就发现这件事了。
我看书,有小朋友围着我,他们不是没有书,他们是觉得自己看没意思,他们喜欢我看了之后,给他们讲,然后他们听书。
我打游戏,也有同学围着我,因为他们发现,我有很多新鲜点子,这个游戏可以这样玩一下,那样玩一下。
同一个游戏,在我手里可以玩出一朵花,他觉得那朵花,有意思。
我成年后无论是做高管,还是当老板,工作本身都是枯燥的,很多时候为了让员工觉得有意思,觉得不仅仅是拖延时间换份工资,我就得把这个过程,设计得像游戏一样,有意思。
这世上哪有什么人有智慧,无非彼此搀扶着过日子。
你能让周围的人觉得人生有趣,觉得不枉这一趟,觉得还有点意思,那么生命就显得,有了一抹亮色。
所以你让我这个中年人去分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
年轻人里面有更多的人,有想法,有意思,像黄蓉一样,满脑子古灵精怪,而不是眼里无光,而不是一副这个和我有什么关系,那个和我有什么关系的样子。
前者就是生产力的方向。
后者你去看日韩就知道了。
你问他们的中小学生,他们会告诉你,这个不考,为什么要学呢。
你问他们的大学生,他们会告诉你,龙生龙,凤生凤,不是龙凤就去打工。
成绩好的去大公司,成绩差的去小公司。就那么几个公司,一直都是它们。
你问他们的成年人,他们会告诉你,前辈怎么讲,你就怎么做,如果无事做,就假装很忙。
工作几年之后,你问他有没有交往异性,他会告诉你,我的人生已经够无趣了,我不想和一个无趣的人在一起,让无趣加倍。
这就是日韩的社会。
人家比我们差哪儿了?人家的人均收入是我们好几倍。
他们的物质没有任何问题,他们的物质和经济水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只是总量远超他们,我们的人均是以他们为目标在奋斗的。
问题是,他们的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是不正常的。
年纪轻轻的,就觉得人生就这样了。
你去看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戴米斯·哈萨比斯。这哥们天天不务正业打游戏,还开游戏公司。
后来被家人逼着读了一个学校还不如本科阶段的博士,而且不听劝阻,报冷门专业。
他后来做了一款产品,叫阿尔法狗,就是下围棋打败李世石的那个。
是的,他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顺便赚了一辈子都花不光的钱,还引领了人类的方向,顺带拿了个诺贝尔奖。
........
此时此刻,日韩的学生们正在上补习班,刷题,被家长告诫必须进入宇宙的尽头,不然35岁就要身披崭新的黄马甲,踏上七彩的小单车,去拯救那个正在饿肚子的你。
我不知道日韩的学生看到之后会怎么想,凭什么,凭什么.......
好,我们回到经济话题。
经济本身是什么?
是一个游戏,大家要自己给自己的生活找乐子。
如果说汽车电灯进入家庭,还是为了方便生活,那么从个人电脑时代开启以来,人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寻找快乐。
经济说到底,它不是一个货币游戏,它是一个娱乐活动。
红木为什么值钱,是人定义的,白酒为什么分档次,是人定义的,房子为什么分档次,还是人定义的。
人得有兴趣参与这个定义的游戏,价值才能产生。
所以人变得没兴趣,变得沉闷,是经济这个游戏最大的敌人,没有之一。
教育是一个产业不假,但这个产业不是只有赚培训费一个目的,这个产业还肩负两个副产品的使命。
一个是教会孩子赚钱的欲望,另一个是教会孩子花钱的欲望。
前者是教会孩子设计游戏的乐趣,后者是教会孩子享受游戏的乐趣。
这两件事做好了,你才是给长远的经济,推了一针强心剂。
因为你的人是活跃的,是充满了想法的。
如果教育行业只为了选拔的公平,破坏了赚钱的欲望和花钱的欲望,使得孩子变得行为趋同,都只知道朝一个方向,那其实是卷。
那跟范进是一样的。
范进的努力不是为了像爱迪生那样发明电灯,也不是为了像马斯克那样发明筷子夹火箭,他不是在创造设计游戏,他也不是为了让游戏更好玩,他甚至都不是在享受游戏。
他是在干嘛?他是在比,看谁能够更无聊一些。
说难听点,他甚至连同时代的西门庆都不如。
你读过金瓶梅,会发现西门庆这小伙儿,人品不咋样,但挺有想法的,玩得个花哨,还带着一群狐朋狗友,一起花哨。
你站在现代经济到底需要什么的视角,你就会想明白为什么很多范进的预期落了空,没有如愿穿上黄马褂,而是穿上了黄马甲。
何况,一旦结果大幅度不如预期,范进会怎么回想自己只有痛苦,没有快乐的过程?
教育,或者说,在我看来,一个没有副作用的教育,带给你的感觉,应该是像跟着西门大哥混的滋味。
你想象下,一个老师叫西门庆,一个老师叫范进,你跟谁混更快乐?
当然是西门庆。
至少,你是快乐的,这个过程你是快乐的。
然后,在你非常享受的过程中,你的知识,你的能力,你的经验,你的技巧随之提升,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我那天讲金融话题也是一样的,我希望你首先喜欢金融,喜欢市场,喜欢这里面的逻辑关系。
你读我的分析内容,就像读金瓶梅一样,带感。
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接下来的重点不是猛牛怎么走,而是八个后备团里的另外七个会怎么走》